說到過敏,真的是打我出生就與我為伴
因為我母親在懷孕時得了過敏性鼻炎,所以我和母親深受過敏所苦
所以我懷孕時也很擔心小孩會被遺傳,至少希望不要太早發病
所以我有餵母乳,我們家老大到小四才有過敏性鼻炎
弟弟因為出生時發燒,我也在打抗生素,所以不能餵母乳,弟弟幼稚園大班就過敏,而且是比較嚴重的皮膚濕疹
所以不希望孩子受過敏所苦,第一件事要餵母乳,即使將來要上班或是不方便外出,至少坐月子的期間,要讓孩子喝到初乳,初乳中含有抗過敏因子IGA,也有很多抗體,對寶寶的健康很有幫助。
第二件事是注意副食品的吃法,別讓寶寶太早吃蛋白,7-9個月給寶寶吃蛋黃就好,蛋去用水煮全熟,取出蛋黃部分,壓成碎屑,第一次給寶寶吃四分之一,也是連吃三天,看是在加在稀飯裡還是麥糊裡都OK,確定沒問題時,下次就可以吃一半,等寶寶再大一些就再加量吧,蛋白的部分,醫生建議一歲以後可以吃全蛋,我自己的小孩則是拖到一歲半,所以蒸蛋這種料理,要注意時間。
一般會發生過敏反應的食物:
蟹、蝦、魚
牛奶、蛋白、蛋黃、果仁、小麥、花生、大豆、乳酪
芒果、草莓、蕃茄、香瓜、橘子、奇異果、胡蘿蔔、蘋果、鳳梨、木瓜
對乳膠過敏的人,對奇異果、鱷梨、香蕉、馬鈴薯、鳳梨會過敏
再來是環境,
過敏的第一大元兇是塵蟎,所以床單被單要勤換洗,還要去大太陽下,或是高溫烘乾來殺塵蟎
家裡也要用吸塵器吸,避免掃地時揚塵,又被人體吸進去,繼續引發過敏
關於過敏的環境清潔,網站上抓就一大把了,所以我不在這方面多說
過敏的狀況出現了以後,建議先抽血驗個過敏原
再來還有可能對某些物質過敏:
貓毛、狗毛、霉菌、蟑螂
雜草花粉:絲草、狗芽根草、車前草、白樺、日本杉、豬草、艾草、牆草
其實說了這麼多,我也分不出這些草,我女兒對絲草、狗芽根草這兩種過敏,我乾脆在孩子往野外遊玩時,直接穿長褲,避免接觸草類。
年紀太小不建議去抽血,而且也驗不太準,建議滿2~3歲以後比較好
也不是過敏的人都驗得出過敏原,我有一個認識的人,明明對蝦蟹明顯過敏,還有過敏性鼻炎,他換了幾家醫院、檢驗所,都還是驗不出來
再來一個案例就是我兒子,明明就是濕疹,也驗不出過敏原,光看報告,會以為他是一個正常的小孩,我和兒子的症狀都是濕疹,醫生說,就拿我的檢驗報告參考吧,我有對什麼過敏,我兒子應該也差不多。
還沒驗血之前,環境因子中能避的就避開
食物的話不是會引發過敏的食物就完全不要碰,因為也不清楚孩子到底對什麼過敏,過敏程度如何,有的小孩對某種食物是輕度過敏,沒有吃很多,不會引發明顯的過敏反應,看不出來有過敏,有的是嚴重過敏,一吃就有反應了。所以建議除了嬰兒時期試新食物3天的觀察期,要多注意觀察寶寶的情況外,如果寶寶吃過的食物都沒問題,每一種食物都要輪流吃,不要看寶寶喜歡吃什麼,就常給什麼。
因為有些食物對孩子是輕度過敏,一開始給的很少量,沒有出現很明顯的過敏反應,媽媽會以為是安全食物,結果量產季節到了就很常吃,或者是寶寶愛吃某一種水果,就給多一點,過敏反應就出來了,然後還想不出來到底是對什麼過敏,要等到抽血了以後才知道是對某種食物過敏,偏偏已經吃了一大堆。
如果在大醫院抽血,有健保給付,可是都拿不到報告書,醫生有詳細解說還好
我自己的經驗就是被醫生丟一句對塵蟎過敏...
我原本的症狀是過敏性鼻炎,後來變成了濕疹,算是變嚴重了
由於過敏狀況一直沒有改善,我決定在醫事檢驗院花錢再重驗一次過敏原,才完全搞清楚我們一家人對什麼過敏,過敏的程度是如何(有些物質是輕度、有些物質是重度)
也搞清楚不只對塵蟎過敏、蟑螂過敏,還有某些食物過敏,竟然也發現我對蝦沒過敏,可以放心吃,倒是我女兒對蛋白過敏,只能給蛋黃,最好不要吃蛋白。
只是踏入檢驗院驗過敏要小心一件事,要驗急性過敏原(IGE)
不要驗慢性過敏原
因為通常會造成過敏症狀的過敏原,都是因為IGE過高,找出會造成IGE過高的過敏原就好,價錢也比較便宜,大約2000左右
建議自己多找幾間比價看看,可驗出多少種?要花多少錢?
為什麼不要驗慢性過敏原?因為這目前還只是個學說,有大醫院的小兒科醫師已經提出質疑,認為驗出慢性過敏原的物質,都是日常生活中常接觸的,只要一段時間不接觸,這個慢性過敏反應就會消失,而且也沒有很直接的臨床理論證實慢性過敏原所造成吸收不良等問題,而且驗一次慢性過敏原至少要8000以上,所以建議不要做。
有的診所會和檢驗院合作,到診所去抽血,抽血報告也由診所醫師為您解說,順便安排後續的治療,也是很不錯
至於我常看的家庭醫師沒有和檢驗院合作,我有認識的人在開檢驗院,所以我們家的抽血結果有帶去給家庭醫師看,有接受長效型抗組織胺藥物的治療,也有在吃益生菌,目前全家都控制的不錯,尤其是我女兒,現在吃一顆全蛋都沒問題了,不過還是不可以吃到2顆,有一次家裡有煮白煮蛋,我女兒忘記自己不能吃太多,一次吃掉了兩顆,隔天皮膚開始發癢、打噴嚏。
但是至少對食物能均衡攝取營養,這樣的成果我算還很滿意
至於我和兒子的濕疹,也得到了控制,還研究出一些心得:
不管冬天夏天,有癢的地方要保濕,也要塗醫生開的藥膏
所以要擦保濕乳液,有濕疹症狀時在擦藥膏時間也找間隔擦,持續保濕
連沐浴乳都要有PH5.5的,以免洗完皮膚太乾燥
我自己是洗完澡先擦保濕,隔了2個小時後再抹藥
不過有吃益生菌之後,起疹子會改善很多,到最後變成有癢時才擦藥,好幾天才會用一次到藥膏
而且只是局部性小範圍,益生菌效果不錯,我的家庭醫師也很支持
當然除了吃益生菌、保濕、抹醫生開的藥外,不要太熱也很重要
所以洗澡不要洗太熱的水、室溫也要保持涼爽
所以那個小範圍的癢,就是因為太熱所引起,因為不可能天天都在冷氣房內
倒是冬天有做好保濕的話,真的都沒有症狀了,就像好了一樣
看到這裡應該有人好奇的想要問,我吃的是哪一種益生菌
就是東森電視很熱賣的「樂亦康」LP33
記得要冷藏存放,從東森買來時,也時冷藏配送的
在知識+裡有人說藥局也有在賣,只是價錢蠻貴的
建議先買一些試試看
在東森購物的網頁中,在關鍵字打樂益康,還會有其他種組合,數量越多越便宜
我自己也是先買120顆的試試看,有效了以後,才買更多量貪便宜
畢竟菌種也是會看人體體質適應的,有人吃了很有效
有人覺得吃了沒差異,還好我們家就是吃了有效的那一邊,我和兒子濕疹改善很多,我女兒也很少打噴嚏、流鼻水,只有在感冒時才會冒出那些過敏症狀
統一LP33也有賣膠囊的
不過價格上比樂益康貴一點 ,其實本來是想買統一LP33的,因為價格關係我選樂亦康,最近因為樂亦康搭配的贈品我不喜歡,東森又另外強打「康敏」的益生菌,所以我最近改吃康敏,效果也不錯,過敏都有獲得控制
會選這些牌子,不是因為東森說了一大堆成功案例,是因為這些產品本身都有國家健康食品認證
我會推薦、使用的東西,不是大廠牌,就是要有國家認證,像是我先生肝不好,我也是給他吃白蘭氏五味子,大廠加有健康食品認證,至少沒效也不會傷身。
關於衛生署通過的健康食品資訊,這個網站可以查詢到,挺不錯的,建議您可以逛一逛這個網站,裡面還有違規案件查詢,各種對於食品誇大不實的廣告,都可以明瞭:
http://food.doh.gov.tw/FoodNew/Info/InfoHealthFoodList.aspx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不考慮中醫的原因,我相信有的中醫師一定有藥方,畢竟中醫這麼多年的傳統,可是我不想當白老鼠,萬一沒遇到好的中醫師,只要我調整體質,吃了2、3年萬一還是沒好,我一定吐血,畢竟,我媽就有這個經驗。
我的經驗,與大家分享